- · 《文史哲》栏目设置[10/06]
- · 《文史哲》数据库收录影[10/06]
- · 《文史哲》投稿方式[10/06]
- · 《文史哲》征稿要求[10/06]
- · 《文史哲》刊物宗旨[10/06]
根植文史铸金石读游寿致杨克炎论书手札书法新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2014年,杨克炎先生赠我其所藏游寿先生论书手札《书法新认识》复件,我捧读再三,不禁潸然。 此信围绕《吊比干文》的书者和书风而展开论述,由此信中,游寿先生之治学崇尚与书
2014年,杨克炎先生赠我其所藏游寿先生论书手札《书法新认识》复件,我捧读再三,不禁潸然。
此信围绕《吊比干文》的书者和书风而展开论述,由此信中,游寿先生之治学崇尚与书学思想亦初见端倪。
游寿先生在此信中言:
拓跋魏迁洛之举,是中国史上的大事,也是中国民族史上一次大联合。我们读北史,当时虽统一了北方,实是非常混乱。所以孝文(拓跋宏,即元宏)决(定)移都历代文化中心的洛阳。由于移风易俗不是轻而易举的……而必须要有文教号召。正如《尚书》盘庚为了迁都的《诰誓》,所以有《吊比干文》。隋唐以前立碑多无书丹者姓名,而这篇却定为崔浩书,本来只是传说,所以康有为便定为崔浩书。孝文迁洛,既是历史上大事,而太和迁洛在496年,太和二十年,相去已是46年了。以康有为是近代有名的政论者,大概并不看史书。在近代,《广艺舟双楫》是一般人论书学的依据,而有此大错,实是憾事。
游寿致杨克炎论书手札《书法新认识》
由于近代文物考古兴盛,北朝碑帖有所发现,如辽宁之李贤墓志,及大兴安岭嘎仙洞拓跋魏太平真君四年祭祖摩崖,可证北朝初期北魏书风,朴拙犷悍,存汉隶之意。从孝文迁洛之后,改拓跋为元,于是元魏诸贵族墓志盛行,又洛阳造像题名,多自相似矣。阮元先生之北碑南帖之论有所改正。不久前有少数人忽然攻击乾嘉学派……反对乾嘉考证。幸亏此说并不流行。如果乾嘉学派写孝文迁洛,决不会不看北史、崔浩和孝文的年代了。
由上述可知,游寿先生治学崇尚,先生论书,常将碑帖作品置于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考量,例如孝文迁洛,游寿先生以盘庚迁殷作比,对于北魏初期书风,又以《李贤墓志》与《嘎仙洞石室祝文》作比,而非仅仅论及碑帖本身,这固然与先生所学专业及师承(先生师承胡小石先生,为“金石书派”第三代传人)有关,但也可从中窥及乾嘉学派之遗风。
游寿先生治学严谨,反对不经考证,就信口开河的文风和学风,即使是对康有为,游寿先生也提出了批评,认为《吊比干文》为崔浩所书,是错误的。由此可见游寿先生的史学素养。游寿先生认为,中国书法是依赖文字生长的,所以会书法的,必以多读书为内在力量。先生推许“退笔千枝,不如读书万卷。”
游寿先生此信作于1989年2月4日,在日期处,先生还钤印了自己的名章,以示郑重,也许是觉得不甚佳,又在下面空白处钤印了一次。
1989年至今,已近三十年,而游寿先生业已垂翼远逝二十余年了,正如东坡诗中所云“大木百围生远籁,朱弦三叹有余音”,清风流响,遗韵长存!
文章来源:《文史哲》 网址: http://www.wszqk.cn/qikandaodu/2021/0722/584.html
上一篇:文史翰墨第五届中华诗书画展暨记住乡愁蜀巴文
下一篇:我的蒙古历史题材绘画创作体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