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史宴:中国的南极,因苏东坡而精彩

来源:文史哲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03-18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大家好,我们的思淼谈历史又来了,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,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。 熟悉历史陌生化,陌生历史普及化 文/文瑾 心似已灰之木,身如不系之舟。问
大家好,我们的思淼谈历史又来了,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,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。
熟悉历史陌生化,陌生历史普及化
文/文瑾
心似已灰之木,身如不系之舟。问汝平生功业,黄州惠州儋州。
公元1101年,大文豪苏轼从海南回到常州,结束了二十多年的贬谪生涯,在真州游金山龙游寺时见到昔日李公麟给自己画的画像,一瞬间百感交集,写下了这首著名的《自题金山画像》,同年八月,苏轼逝世。
1
诗中写到的“黄州惠州儋州”是苏轼主要被贬之地,尤其是儋州,一个蛮荒小岛、无人之境,却因苏轼的存在而名垂史册。
上古:骆越与儋耳
儋州,位于海南岛西北部,为海南省的一个地级市,苏轼在此地谪居三年。
虽然今天的海南省旅游业发达,但是在古代却是荒凉之地,被称为“南服荒缴”,因地理位置、生活环境等原因,发配至此不亚于判了死刑。在这里,也就只有苏轼能够乐观豁达的面对,并写下“九死南荒吾不恨,兹游奇绝冠平生”的诗句。
儋州,原称儋耳,苏轼有诗云“我本儋耳氏,寄生西蜀州”,说的就是被贬海南儋州的经历。
在秦之前,此地因蛮荒偏远,未有史册记载。关于“儋耳”之名由来,史籍也语焉不详,《汉书》记载,“儋耳者,种大耳。”这个其实不太好理解,但后面接着说“渠率自谓王者,耳尤缓,下肩三寸。”同时《后汉书·南蛮西南夷列传》也记载道:“哀牢人皆穿鼻儋耳,其渠帅自谓王者,耳皆下肩三寸,庶人则至肩而已。”
因为这个奇特的现象,因此儋耳被成功写进了《异物志》,其描述说“儋耳之云,镂其颊皮,上连耳匡,分为数支,状似鸡肠,累耳下垂。”这与《山海经》中的“离耳国”记载类似,《山海经》记载“南荒之外,有离耳国,其人耳长及肩,每逆风走,则将耳反搭于上,使不窝风。”而“儋”应该为“聸”,《说文》解释即为“垂耳也”,所以离耳国是否为儋耳,儋耳之人耳大到底是传说还是事实,谁也说不清楚。
后来郭沫若考察儋州时,写了《说儋耳》一文,其中说到“儋耳可省言为儋,则耳殆语助,有音无义,故儋耳并非垂大之耳。”也可备为一说。
目前发现最早记载儋州的应为《吕氏春秋》,其记载“东至开晤,南抚多鷃,西服寿靡,北怀儋耳”,另有“儋耳之居,多無君”,将儋耳列为“四方之無君者”之地。而《山海经》也说:“儋耳之国在大荒北,任姓,禺号子,食谷,北海之渚中。”虽然说是北方而非南方,但根据其描述,应该是指海南儋州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先秦时期岛上就已经有了原住居民,《汉书·地理志》记载:“今之苍梧、郁林、交趾、九真、日南,皆粤分也。其君禹后,帝少康之庶子,云封于会稽。文身断发,以避蛟龙之害。”在这里聚集了不同种姓的原住民,并称为“百越”。
黎族人民保留的先民习俗
又有“骆越之人,父子同川而浴,相习以鼻饮,与禽兽无异,本不足郡县置也。”这里说的骆越即为海南岛上越人的一支,后来又称骆越为俚僚,到宋代又常称为黎僚,据东汉番禺人杨孚所著《南裔异物志》记载:“俚在广州之南,俗呼俚为黎”。
这似乎可以证明海南岛上的原住民为黎族,而黎族是从骆越发展而来。后来郭沫若考证也证实了这一说法,并提出“离耳亦即黎母”。
秦汉:前后两伏波
2
公元前214年,秦始皇“南取百越之地”后,设置桂林郡、象郡、南海郡,而海南为象郡外缴,长期处在疆域的边界。秦末,南海郡尉赵佗趁机自立,在吞并桂林郡和象郡后,于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国,自号“南越武王”,而海南即为南越国领土。
4
后来刘邦夺得天下后,经过多番博弈,只得承认南越国为汉朝藩属,虽然中间偶有摩擦,但总体上也是风平浪静,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汉武帝时期。
元鼎六年,南越反叛,刘彻“以路博德为伏波将军”,同楼船将军杨仆等人率军平叛,经过一年的战争,从岭南打到海南,最终击杀叛军,结束南越国统治。元封元年,在海南设置珠崖、儋耳二郡。
这次设郡的目的不仅在于管辖,更重要的还有猎奇。当时孙幸为珠崖太守,“调广幅布献之,蛮不堪役,遂攻郡杀幸。”后来孙幸之子孙豹继承父业,结果变本加厉,“威政大行,献命岁至。中国贪其珍赂,渐相侵侮,故率数岁一反。”

文章来源:《文史哲》 网址: http://www.wszqk.cn/zonghexinwen/2021/0318/489.html



上一篇:文史|“悯农”的李绅为何被称为“短李”
下一篇:书海夜航:执编《浚县古城文史资料荟萃》手记

文史哲投稿 | 文史哲编辑部| 文史哲版面费 | 文史哲论文发表 | 文史哲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文史哲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