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文史哲》栏目设置[10/06]
- · 《文史哲》数据库收录影[10/06]
- · 《文史哲》投稿方式[10/06]
- · 《文史哲》征稿要求[10/06]
- · 《文史哲》刊物宗旨[10/06]
文史宴:这里是太湖的女儿,名气虽不及苏杭,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文/刘力田 自有文人开始,人们便向往着江南,江南不仅仅是一片地域,更是一种文化象征,这里有才子佳人,有梦里水乡,有书声朗朗,更是鱼米之乡。 如果说到哪里最能代表江南,
文/刘力田
自有文人开始,人们便向往着江南,江南不仅仅是一片地域,更是一种文化象征,这里有才子佳人,有梦里水乡,有书声朗朗,更是鱼米之乡。
如果说到哪里最能代表江南,有人会说苏州,不过其他地区的人对江南的印象往往是吃甜食,是太湖美,这些其实更是无锡的象征,无锡是太湖的女儿,更是大家心目中江南的典型代表。
上古:吴钩越剑,有锡无锡
1
千年之前,今天的太湖还只是一篇茫茫的海湾,滚滚长江出海口就在太湖,因为泥沙淤积,形成了长江三角洲平原,太湖渐渐变成了海迹湖,太湖边冲击成了一片陆地,那就是最早的无锡。
1973年,无锡梁溪桥发现了一块古猛犸象的化石,揭示了在万年之前,太湖北岸曾经有猛犸象,那个时候,无锡气候温热湿润,生长着茂密的森林,近似于热带地区,那个时候,森林湖沼中生长着众多热带动物,当时这里还不适合人类生存。
距今5000年前,无锡地区第一次出现了人类的痕迹,那就是仙蠡墩遗址,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开垦森林、种植水稻,今天人们研究,当时的先民属于百越民族。
殷商时代晚期,相传周朝的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,名叫泰伯,他十分宽厚仁慈,放弃了王位,让位给了三弟季历,自己则逃出了陕西,来到了江南的蛮荒之地,接受了当地居民“断发文身”的习俗,做了当地人们的酋长,建立了“句(音为勾)吴”国,这就是著名的泰伯奔吴的故事。
这个故事被司马迁记载之后,千年都受到质疑,吴国和越国一样,都是百越民族建立的国家,所谓的吴越战争,不过是同一个民族的内战,但是和越国自号越,大方承认自己是百越民族不同,吴国对于自己是百越人很羞耻,不惜编造了泰伯奔吴的故事,意思自己的祖先可是周王朝的王族,我们不是蛮族。
然而,今天的考古又证实了泰伯奔吴的真实性,在无锡梅村,发现了泰伯的古村落,这个土城周长3里,外廓300余里,城内建造了宫室住宅,这座城池长期以来变成了废墟,被当地人称为“故吴墟”,这座城邑显示出和陕西周民族城邑较为相似的特征,似乎曾经有一支周人来到了此地,建造了该城,印证了泰伯奔吴的可能性。
但尽管如此,就算泰伯是周民族,他统治下的人民大多还是百越民族,吴国长期以来被人视为蛮夷,但是因为无锡此地适合种植水稻,很快吴国开始富强,《吴越春秋》称“数年之间,民人殷富”。
虽然,后来吴国都城迁徙到了姑苏,但是无锡这块地区仍然举足轻重,因为这里有那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:
锡。
锡是一种金属,比较软,但是和铜结合,形成合金后却很坚固,就是著名的“青铜”。
在铁器时代之前,世界大多是青铜文明,尤其是商周时代,青铜不仅可以做兵器,更能做礼器,无锡的锡山出产锡,让吴国一下子富裕起来,无锡也挖掘了很多的青铜器。
锡惠名胜区——锡山和惠山
著名的吴越争霸战争属于苏州和绍兴的历史,先是越国灭亡,越王勾践卧薪尝胆,反过来攻灭吴国。越国成为霸主之后很快衰落,战国时代又被楚国所灭,楚国曾经把春申君封在江南,无锡就属于其辖境,上海的简称“申”也来自春申君。
吴越争霸的历史大家较为熟悉,无锡人也很喜欢西施,甚至说她最终被勾践沉于太湖中,身体化作了太湖银鱼,这更渲染了勾践的残忍,也显示出无锡人不忘吴国身份,对越国颇有微词。
战国末年,兼并战争越来越烈,在灭亡了韩赵魏这三晋后,强大的秦国压迫着版图巨大的楚国,秦楚战争——这场公元3世纪规模最大的战争掀开帷幕。
这张战争的规模之大,堪称空前绝后,前后持续了4年之久,秦军先败后胜,最终王翦攻灭楚国,然而楚国也埋下了仇恨秦国的种子,楚人大喊:“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。”
王翦灭楚之后,秦汉帝国相继管辖江南地区,他们很快发现此地因为大量开采锡,已经没有锡可开采了,就给此地冷幽默的取名“无锡”。无锡这个名字,第一次出现了,虽然也有人认为这是百越语,具体什么意思,不得而知。
无锡从诞生之日开始就归属苏州管辖,苏州当时是会稽郡郡治(后成为分出来的吴郡郡治),好比就是无锡的母亲,一直管辖着它。
两汉时期,关于无锡的记载极少,几乎湮灭无闻,其实很好理解,当地繁荣是因为锡山,如今没有锡可开采了,自然落寞了,据《越绝书》记载,汉朝时期的无锡城邑周长2里,高二丈七尺,城墙采取夯土结构,前文说过,泰伯奔吴之后建造的土城周长3里,也就是说,经过了1000年的发展,无锡从周长3里的大城退化成了周长2里的小城,无锡城郊更是颇为荒凉。
文章来源:《文史哲》 网址: http://www.wszqk.cn/zonghexinwen/2021/0502/563.html